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

[上一记录]  [下一记录]

伯益挖井

整理:兰草


  打一眼水井在现代人眼里是件普通的事,但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挖一眼水井比现代打一口石油井要困难得多。
  传说,黄帝定居陕西以北黄土高原后,连年五谷丰登,丰衣足食,吃水用水却成了头等大事。开始人们都用雨水,遇到天旱,群民因吃不到水,只好又迁回离河水较近的半坡山川居住。不长时间,定居在黄土高原的群民几乎纷纷走散,各奔东西。黄帝为吃水问题,常常发愁。有一天,他找来懂地质的伯益,询问如何解决高原吃水用水问题。伯益说:“过去咱们的群民都在半山坡居住,前有河水,背靠树林,如今定居在黄土高原的什么都好,就是无水可取。我想了很长时间,最好在平地挖水窖,把雨水盛起来可供群民用水。”黄帝深思了半天,说:“这倒是个办法,不妨先试一试。”
  伯益动员凡五户人家挖一个水窖。不多久,群民都挖成了水窖。由于不懂如何处理水窖内渗水技术,每盛满窖水,很快就全渗完了。等到人们用水时,个个成了干窖。所以,打成的水窖等于无用。
  有一天,伯益一个人去深沟底担水,看见绿汪汪的泉水,就蹲在泉水旁边上下观察。他想,如果从高原上挖一个深洞,一直挖到沟底,通到有水的地方;人们用水时,再用绳子往上吊,需用多少吊多少,再也不愁无水可用了。
  伯益的想法得到黄帝支持。他积极组织人力,选好地形,整天带领群民挖井。一直挖到底,果然出水了,伯益高兴地向黄帝报喜,群民们到处欢腾,到处高喊:“伯益把水挖出来了!”
  井挖成了,水也出来了,就是吊不上来。人们干着急,没办法。原因是伯益挖井时,只顾往下挖土,没注意井身的端正。几十丈深的井洞,歪歪扭扭。当人们用绳子系着尖底瓶从井口放下去还没放到井底,就被歪扭的井洞把陶制尖底瓶碰破打碎。后来,有人又采用木桶吊水,木桶虽然一下子碰不破,但盛满的水被歪扭的井洞一碰,水就全洒了。人们爬在井沿上,一眼就可望见井底的水波,可就是吊不上来。群民都埋怨伯益是劳民伤财,远水解不了近渴。
  不几天,黄帝突然召集全体群民,开“庆功大会”,人们纷纷走来,相互询问:黄帝为谁开庆功会!大家都不知道,等人们到齐后,黄帝站起来向群民宣告:“今天召集大家来,专门庆贺伯益在黄土高原上打井成功,做出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……”没等黄帝说完,群民们就纷纷议论说:挖了口歪歪扭扭的黑窟窿,只能照见水,就是用不上水,这能算作功劳,有啥可庆贺的?……黄帝听到这些议论,接着又说:“开天辟地以来,高原上能挖出深井水,这本身就是了不起一件大事,这就奠定了我们能不能在黄土高原上定居下来,生存下去。至于井身(洞)挖歪了,一时吊不上来水,这是小事,咱们挖它十口八口,把井身(洞)挖端正,问题不就解决了吧!”黄帝讲完,亲手奖给伯益两张虎皮、一件鹿皮挂。接着又把伯益挖井的地方命名为“井儿村”(此村现在陕西宝鸡蟠溪乡)。
  从这以后,挖井又重新开始了。由于吸取了第一口井的教训,第二、第三口井相继挖成功了,很顺利地把水吊上来。井水不仅清凉,又特别干净,人们食用后,疾病也大大减少。黄土高原深井就成为人们唯一生存源泉。早先因高原无水被迫迁走的群民,都纷纷迁返回黄土高原定居。几年来,迁居的群民越来越多,为了便于管理,黄帝命伯益、常先、大鸿等大臣以井划分区域,因而就出现了“八家为井,井井四道;而分八宅,同井而饮。存亡更守,井为一邻,邻为三朋,朋三为里。里为五邑,邑十为都,都十为师,井井有条”。黄帝时期的政治经济从此走向正轨。
  整 理:兰 草
  流传地区:陕西黄陵
  

黄陵文典.黄帝故事卷/高院艾主编.—西安:陕西人民出版社,2008

您是第 位访客!